[推薦]“一證式”管理分階段落地,這類企業的機會來了!
信息來源:
網絡 添加日期:2019/4/9 瀏覽次數:1661次
邁入2019年,環保產業迎來一個全新的格局:從政策播種轉向精耕技術。而在新格局下,環境監管也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風貌,誠如加速到來的“一證式”管理時代。
在攻堅克難的治污關鍵節點,排污許可證距離“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”更近了一步。日前,生態環境部印發《2019年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工作要點》(下文簡稱《工作要點》),明確了2019年兩大領域的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。排污許可證便是其中之一。
新政強化準入門檻
排污許可證加速實現全覆蓋
《工作要點》不僅細化明確了推進年度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任務,部署開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,全面推進排污許可證后管理、強化排污者責任,推進環境管理制度銜接融合、提高環境管理效能,強化宣傳、培訓和信息化工作等5個方面18項具體工作,而且明確了責任單位、完成時限和考核要求,強化任務落實。
減排根源,在于從源頭進行把控。其中,重中之重是開展“核發一個行業、清理一個行業”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,強化證后檢查和監管執法,逐步實現固定污染源全過程多要素的“一證式”環境管理。同時,生態環境部還將全力推進固定污染源“一證式”管理,并加快研究將固體廢物、土壤等納入排污許可管理。暫無法核發排污許可證的,要建立臺賬,并按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相關要求進行整改,實行掛賬銷號。
磷肥、汽車、水處理等重點行業將在今年內完成排污許可證核發。而事實上,針對水處理行業“一證式”管理的時間表則更為細化。《關于做好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管理工作的通知》就曾提出,2019年6月底前,各省(區、市)總體應完成50%的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;10月底前,全部完成該項任務。同樣摁下快捷鍵的還有火電、人造板工業、電子工業和制藥工業等多個重點行業。
排污許可證并非“一發了之”,落實到位才是關鍵。開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工作,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將開展24個已核發行業清理整頓及分類處置工作,推動企業全覆蓋。《工作要點》明確強化實施排污許可證后監督管理,嚴厲打擊無證排污違法行為,許可證核發質量、執行報告報送、自行監測執行情況均是抽查重點。在初步建成全國固定污染源的環評許可統一數據庫的基礎上,實現宏觀形勢分析,并以“互聯網+監管”模式開展事中事后監管。
大監管時代漸至
技術型企業迎來久違“艷陽天”
迄今,控制污染物排放濃度和總量的排污許可證制度,已成為源頭把控的重要舉措。早在2016年底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》,明確要將排污許可建設成為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的核心制度。而與此前“保姆式”環境管理模式不同的是,排污許可證下的環境治理正逐步趨向對排放口精準管控、協同防控多污染物、將日常管理與應急情形相結合的綜合控制。
在治理模式風向轉變的同時,落實排污者主體責任也成了排污許可證的靶向標。排污許可證要求,企業履行自行監測的法定義務,并且做好臺賬記錄和定期提交執行報告,這就是所謂的“自證守法”。在業界看來,這也將提升執法剛性,強化企業治污減排的責任。作為一項更加規范、穩定和具有強制性的頂層設計,“一證式”管理將向企業釋放出“精準管控”的明確信號。
正如業界對排污許可證的期許,“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企業從清潔生產、集中處理及源頭減排等方面加強污染防治。”這實際上也給了高耗能的污染企業頗多壓力和鞭策,倒逼其改進環保設備和技術,當然也會打壓那些不達標不合規的落后產能,使其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淘汰或整合。而新目標的出爐和治污力度再次升級,意味著更多環境治理需求的產生,這對環保企業而言,則意味著商機。
這期間,技術型環保企業有望喝上此輪紅利的“頭啖湯”。在剛性執法面前,環境治理已不再只是單純治理。誠如水污染防治不是治理完就結束的,要從投資、治理、運營到后期保障,是一個完整服務鏈。無論是包括污水處理廠、垃圾焚燒廠在內的環境基礎設施,亦或是工業制造企業,從服務著手,轉向綠色發展轉型升級,向生態環境保護要效益,將成為走下去的唯一考量。未來,競爭將更多集中在技術、產品和服務創新上。因而,以技術驅動為引擎的環保企業,或將在新一輪賽道中脫穎而出。